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奇怪的刘老师:依旧崭新的教育(三)

文/王崇 熊欣杰 编辑/熊欣杰 图/清末民初北京美国教会学校课堂中的学生和老师 网络图片

一个小朋友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对妈妈说,她不想来幼儿园了。向老师转述的时候妈妈显得有点着急。

“是这样吗,真是这样的话我很高兴。”主班老师刘红梅回答说。

这是来自十余年前王崇对孙瑞雪教育的系列报道。

    王崇: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上午的工作?

    刘红梅:我是小红帽班的主班老师,我的工作就是管理这个班包括孩子和另外两个配班老师,同时还要负责与家长的交流。

    王崇:就从今天早上说起吧。

    刘红梅:早上7:50分,我们班的小朋友就开始入园了,我就站在门口,观察我们班小朋友入园时的情绪如何,有什么情况。

    王崇:今天有什么情况吗?

    刘红梅:今天还好,没有小朋友哭闹的。

    王崇:如果有哭闹的,你会怎么处理?

    刘红梅:新入园的小朋友通常会哭闹,离开妈妈或爸爸会有焦虑。通常我就会抱起他,对他说:老师知道你想和妈妈在一起,妈妈离开你很难过,老师很爱你。老师告诉你,今天我们是这样安排的,我们上午玩一会,然后吃点好吃的,睡一觉,再玩一会,再吃点好吃的,妈妈就来接你了。

    王崇:听了这些小朋友会有什么反应?

    刘红梅:哭一会就不哭了。他焦虑是因为面对未知,面对不可控,一旦他了解了,他的焦虑就会停止。

    王崇:都这么处理吗?

    刘红梅:有时也要看具体情况。也可以什么都不说,就是抱着他,轻轻地拍他的背。

    王崇:为什么?

    刘红梅:小孩子哭实际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情绪表达很重要,千万不能对小孩说,不要哭,坚强些之类的话,那样做表示你不接纳他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有时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所以只要抱着他,他能够感觉到你确实是爱他的,你愿意在他身边陪着他,一会他也就平静了。

    王崇:失败过吗?

    刘红梅:没有。设想一下,如果大人哭了,有人一直陪在身边,轻拍我们的肩膀,感觉也是很温暖的。

他们的真面目出来了

    王崇:我打断你了,你继续说。

    刘红梅:今天入园的情况很好,没有遇到我刚刚说的这些情况。只是有一个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在家里说,她不愿意来我们幼儿园。

    王崇:她今天来了吗?

    刘红梅:来了。

    王崇:听到自己班上的小朋友不愿意来是什么感受?

    刘红梅:我很高兴。

    王崇:我很吃惊。我是指听到你说很高兴。

    刘红梅(笑):小孩子的妈妈也是这个感受。这个小朋友入园已经半个月了,这半个月里,她每天都很高兴。她是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之前的幼儿园小女孩说什么也不想再去了。但是现在,妈妈听到自己的孩子又不想来了,所以很着急。

    王崇:她一定认为你们老师没带好她的孩子。

    刘红梅:是的。她认为我们幼儿园的规则给她孩子压力了,之前她们家从来没有什么规则,幼儿园也没有什么规则。

    王崇:你怎么看?

    刘红梅:我们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小孩子哭是不好的,不来幼儿园也是不好的,家长不接纳小孩子哭。

    王崇:你为什么这么说?

    刘红梅:这个小孩子前半个月非常愿意来,是因为我们幼儿园太特别了,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新鲜的。可以不上课,可以不睡觉,吃多少都可以自己决定,太有趣了。好像什么都可以。而她之前的幼儿园,我想肯定不是这样的。所以她很愿意来。

    王崇:可是,为什么又不来了呢?

    刘红梅:这个小孩子4岁半了,之前她在普通的幼儿园至少2年,2年的传统教育的要求对她来说,已经形成了自我的内在约束,也就是她已经完全接受那样的模式了。你有没有看到过,4岁半的小孩每天上幼儿园还哭闹的。肯定不会,因为她已经习惯了。现在,一切都变了,前半个月的新鲜劲过去后,她突然发现自己不被管理、不被安排,不知什么时候把自己丢了。原来的秩序被打乱,她有些无所适从。

    王崇:小孩子无所适从肯定很焦虑,哪怕你们的幼儿园是好的。所以她不想来了,但我不明白你为什么高兴?

    刘红梅:这恰恰说明她开始和自己在一起了。也就是她本身的自我在被慢慢建构。我举个例子,一个人在紧张的时候她是哭不出来的,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只有放松的时候才会表现出自己真正的需求。比如,我们幼儿园规定,午睡时如果不想睡,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可以不睡。可是你看到,那些从其他园里转来的孩子,他们是不会不睡的。因为他们已经不敢了。但我能感觉到这个状态不是他们的真实状态。

    王崇:你怎么感觉到的?

    刘红梅:他们躺在那儿,身体直挺挺的,一点也不放松。但是,没过两天,他们发现这个幼儿园确实可以不睡午觉,而且老师确实也不会因此教训他们,他们的真面目就出来了。

    王崇:他们会怎么样?

刘红梅:他们会翻上翻下,打扰别人。

    王崇:完了,山中无老虎了。

    刘红梅:只有心理上完全放松时,真正的需求才会得到完整地表达。

    王崇:你认为,那个不想来的小朋友是因为放松了,所以表达出了自己真正的需求——不想来了。

    刘红梅:是的,因为之前的模式被打破了,孩子对未知的东西呈现出恐惧和焦虑,这都是正常的。这个就是我前面说的她开始了寻找自己的历程。

    王崇:你的这个分析孩子的妈妈接受吗?

    刘红梅:她听了以后将信将疑,因为她确实还不太能接受孩子不高兴,孩子哭。在她的说服下,孩子今天还是来了。为什么呢?

    孩子说今天我还是去吧,因为我喜欢刘老师。

    王崇:你听了应该很高兴吧?

刘红梅:恰恰相反。

    王崇:你真是个有意思的老师。

    刘红梅:是这样的,小朋友喜欢我,我不会不高兴。但是我认为,小朋友喜欢去哪里,去做什么,原因不应该建立在某个具体的人的身上。所以我听了这话,恰恰证明我之前的分析是对的,就是这个孩子的自我还没有建立起来,她刚刚开始和她自己在一起。

没有对立面,只有事实本身

王崇:上午那个被扬到沙子的小女孩哭了的事情:要是小女孩一直说“不可以”怎么办?

刘红梅:通常三遍之后,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原谅别人的。也有个别的。实际上,我们知道,小孩子在某些年龄段,对一些语词很敏感。有时我们发现,她其实是喜欢“不可以”这个词,她心里早已经原谅别人了。这时,我们老师就会问,那你要什么时候原谅他呢?有的小孩子就会说,等一会就原谅了,我们就会说,那我们等一会就原谅吧。

王崇:你怎么看那个小男孩?

刘红梅:他一直在专心地玩沙子,小女孩不小心碰到他了,他被打扰,很生气,于是就扬了沙了,还打了人家。

王崇:对,非常有意思,是他自己说他还打了她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刘红梅: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处理问题时,老师都是蹲在两个小朋友当中的,而且用手分别搂着他们。

王崇:这说明什么?

刘红梅:这样就没有对立面了,只有事实本身。我们幼儿园有个规则: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这个规则执行的前提就是老师在处理问题时,没有主观评判,完全呈现客观事实。孩子就能从主观抽身出来,就能看到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就是:他向别人扬了沙子,别人很难过。

王崇:小孩子都能做到吗?

刘红梅:当老师帮助孩子呈现客观事实时,小孩子就不会受伤害,他们就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

王崇:这样看来,那个小女孩也应该向小男孩道歉,因为她打扰了他。

刘红梅:但是小男孩没这样提出来,是否打扰还是应该由当事人提出来。

王崇:小男孩很诚实,但是他打了别人?

刘红梅:这个小男孩子是刚从别的园转过来的,他还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他还不习惯或者不知道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解决他的问题。

王崇:下午另一个小男孩哭了,哭得很伤心,情况是怎样的?

刘红梅:他被撞了,他很难过。他在哭述的时候,嘴里有一些粗话。在他身上,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成人对他驯化的影子,他身上已经反映出他成长的文化和环境。他有心理需求,但他不知道如何表达,他对别人充满抱怨。

王崇:我也感受到了。

刘红梅:但是有一点是你不知道的。就是他一直在说“幼儿园又不是你家开的”。

王崇:我听到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刘红梅:那个撞他的小男孩是园长的儿子,我相信没有人明白地告诉小孩子这一点,但显然,他是知道的。他已经捕捉到了问题的本质,而且感受到了人的潜意识。

王崇:你的意思是那个撞人的小男孩因为是园长的孩子,所以可能潜意识里会有一些不一样,并且在行为上有所表现。这个潜意识被那个小男孩感受到了。

刘红梅:是的。小孩子就是有这个敏感,他们能敏感觉察到真相,只是成年人不相信或不愿意相信这一点。

Be First to Commen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