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新人的诞生:依旧崭新的教育(一)

文/王崇 熊欣杰 编辑/熊欣杰 图/王崇

    1920年代,意大利教育家玛丽·蒙特梭利发现了一个秘密。“儿童真实天性的展示不仅改变着教师,它深入到人的内心,并逐渐改变人们。”

    1995年,孙瑞雪和她的朋友们在宁夏银川创办幼儿园。2008年10月,她在上海开办的第一家幼儿园静静地开学了。2008年11月开始,上海《新闻晨报》记者王崇开始细细了解孙瑞雪“爱和自由”教育并开启最初的系列报道。2020年的今日,这对于中国而言依然崭新的教育,似乎更为迫切和广泛的被需要。

    儿童教育是在通过塑造新人来塑造民族、国家和世界的未来,但是深入关注教育的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身为父母、教师……,如果成年人不改变,儿童教育的改变是难以实现的。教育从根本上涉及的从来不仅仅是儿童,而是全体的改善。

    中国一直在快速变化。很多人努力奋进,人们有很多改变的目标,有很多痛苦,学习的压力和动力都很强烈和持续。值此庚子之年,多事之秋,危机丛丛,正是成年人稍安勿躁,努力学习的好时机,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自己和孩子更清晰、更独立、更负责、更温暖、更真实的……人。

如此,你的孩子,和国家更独立自主、成熟美好的未来可期。

“孙老师,那个小孩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有一次教委来到幼儿园视查,突然一位教委的老师跑来这样问孙瑞雪。孙瑞雪问她为什么。

    她说:“我问他多大了,他说两岁,那个小孩一看就是6岁了。”

    孙瑞雪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就去问那个小朋友,你为什么和那个阿姨说你两岁啊。

    那个小朋友说:“园长妈妈,他们太烦了,过来一个人就问你:多大了,叫什么。我说两岁就再也没有人问我了。”

    十四年间,孙瑞雪见证了天性获得充分展现的儿童,在震撼和反省中改变的教师和家长。

    爸爸,你应该学会面对你糟糕的情绪

    “我大发雷霆的时候,女儿平静地跟我说,爸爸你应该学会面对你糟糕的情绪,我目瞪口呆。她一点都不生气,就这么跟我说……”一位父亲告诉孙瑞雪。根据孙瑞雪教育机构旗下幼儿园的建议,很多家长记录下孩子的日常变化和自己的感受,幼儿园给予反馈。事后家长们发现,自己成为受益者。“有一天我跟我女儿说了30多次对不起,我刚一动怒,我女儿说,请注意你的情绪,我就知道我确实没调整好情绪。她把我搞得特别恼火,甚至对你们的教育都产生了看法。但是我回头一想,她把我给管住了。”

    被孩子震住的家长远不止这位爸爸。

    “妈妈,你不需要找陈老师解决问题,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女儿说。晚上临睡前,杜彩霞有些焦躁。刚才女儿说,幼儿园的陈老师要求她向人道歉,而她认为是老师判断错了,不过最终她还是道歉了,虽然心里有些难过。杜彩霞听完后没说话。她心里很不舒服,想着怎么去找陈老师解决问题。她没有想到孩子看透了她的心思。

    “妈妈,你知道为什么我不让你给我梳辫子吗?那是因为我喜欢陈老师为我梳,我知道她很爱我;虽然她那样处理问题,我心里也会不舒服,但是我哭一会儿就好了。我会自己解决问题,我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在我和你聊天时,我会告诉你我的感受,但你不可以加上你自己的情绪去帮我处理问题。不过我不用你道歉,我知道妈妈爱我。”说完以后女儿就入睡了。

    极受震惊的杜彩霞到了半夜仍然睡不着。

    孙瑞雪北京华亭幼儿园是一个类似于当年蒙特梭利在意大利创办的“儿童之家”那样的小型幼儿园。全园只有11个孩子。妈妈carey第一次去这个幼儿园的那天,除了一个叫阿里的三岁男孩儿,其余孩子都在睡觉。

    阿里的妈妈是这个幼儿园的负责人马老师。

    孩子们陆续起床后,衣帽间里也一下子显得拥挤了起来,因为有的孩子会到衣帽间自己的书包里拿出诸如糖啊之类的小零食来吃。一个男孩儿递给马老师一颗糖,“我愿意跟你分享”。“谢谢”。

    阿里对那男孩儿说:“我想分享你的糖。”

    “我不愿意”。男孩儿不小心把那颗糖掉在了地上,“我没有了,这是最后一颗了”。

    马老师问阿里说:“你愿意跟他分享你的糖吗?”

    “哦”,阿里毫不犹豫地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绿箭”,好大一包啊,递给男孩子,“我愿意”。

    “我不喜欢这个。”

    “那我还有这个”,阿里把“绿箭”扔进书包,又拿出“木糖醇”。

    看到这个场景,carey流泪了。“当时我的内心非常复杂,相形之下,我的孩子是如此的不同,她紧张,害怕,与周围的环境是如此地格格不入。”她难以抑制自己的眼泪,“一直以来,我周围的家人、朋友都认为我挺会教育孩子的,孩子又有礼貌,又可爱。现在,我突然发现孩子已经被传统的教育观念扭曲了。”

    马老师一直握着carey的手,阿里在此时闯了进来,“看到我泪流满面,他把他妈妈的手和我的手分开,自己握着我们俩的手,再把我的手交给他妈妈。”

    他妈妈问他:“是想妈妈安慰阿姨吗?”

    “他把我的手放在他的脸上,什么也不说,只是温柔地看着我的眼睛。”这一刻让Carey久久不能忘怀。“一个三岁的男孩儿,这仅仅是一个三岁的孩子。我很难说清这一瞬间他给了我什么;每当我想起这美好的一瞬间的时候,我的内心又会重新充满了感动。”

    当Carey再次叙说时,她仍然止不住地流泪,“我知道,我还有机会做一个真正的母亲,一个能给予孩子智慧的爱的母亲。”

    几年来,六六的妈妈已经完全放弃原来的说教,而是用心观察六六了。对于这个变化六六妈妈感慨万分,有时候,她真的不知道,究竟是谁在教育谁。

    有一天,六六见到两个新来的小朋友,一个四岁五个月,一个三岁九个月,两个女孩时不时争东西,如馒头、发卡。一会儿,较大女孩的爸爸妈妈说:“那是妹妹的,不能拿。我们吃完饭就去买一个好不好?”一会儿另一个女孩的爸爸妈妈说:“你看姐姐多难受,就给她玩一会儿好不好?”这边的孩子说:“不!”那边的孩子说:“不!”

    六六一直看着不说话。六六妈妈问六六在想什么。

    六六说:“简直是折磨死我了。”

    六六妈妈不禁失笑。六六说:“在我们幼儿园,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事,就是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另外的孩子也不会强求,不需要大人介入来解决这个问题。”

    七条军规

    在孙瑞雪教育机构的所有幼儿园,园长办公室都是开放的。有一天,一位广州园的园长正在打电话,有位小宝宝走了进来:他被墙上的一张广州地图吸引了。他脱掉鞋子,爬到沙发上,发现还是离得太远,最后决定站在沙发的扶手上,开始专注地凝视墙上的地图。

    一位老师走了进来,将他抱下来,让他坐在了沙发上。不料孩子坐在沙发上大声地对老师说:“请你向我道歉!”

    老师惊讶地看着他,园长也惊讶地看着他,老师问:“为什么呢?”

    孩子说:“你打扰了我。”老师和园长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也跟着笑了起来老师笑着对孩子说:“对不起。”

    孩子让教师意识到,她违反了第五条规则,并且利用第六条规则维护了自己的自由。

    孙瑞雪的幼儿园实行六条规则: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打人骂人伤害别人是粗野的)。

    2.别人的东西不能碰(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请归位!”(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请等待!”(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 学会说“不”;并且学会接受他人的拒绝。

    7. 有勇气道歉;并且有勇气要求他人道歉。

    这些规则园长、教师和孩子都得遵守。规则之外,孩子在不伤害自己、别人和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做任何事。“只有规则才能保护孩子的自由,”孙瑞雪说。

    在孙瑞雪广州越秀区恒福幼儿园教师杨玉萍看来,依靠规则,孩子们能够完全独立而又成熟地处理自己的问题。

    一天早晨杨玉萍来到教室,很快注意到气氛有些不寻常。

    学前班的敏行和憬熙是好朋友,平常来得比较早,会选择先在教室里“工作”一会儿再去餐厅吃早餐。但这天敏行走在前面,径自开始拼装火车轨道;憬熙则一言不发地跟在后头,隔了段距离眼巴巴地看着敏行工作。他们俩平常都是一起“工作”的。

    憬熙看了一会,终于忍不住对敏行说:“我能和你一起工作吗?”

    敏行头也不抬地说:“我不愿意!”然后继续手头的工作。

    “可是我很想和你一起工作!”憬熙小声但很诚恳地说。

    杨玉萍很想过去了解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他们没有请求帮助,于是她选择不打扰,继续观察。

    敏行停止了手上的工作,站起来看着憬熙说:“你很想和我一起工作是吗?”

    “嗯。”

    “那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愿意和你一起工作吗?”

    “知道,”憬熙轻轻地点了下头,“因为我刚才打扰了你和妈妈说话,你不愿意我这样做,担心我和你工作时也会打扰你。”

    “要想和我一起工作也可以,但你先要为刚才的行为向我道歉!”敏行坚定地说。

    “对不起!”

    “我原谅你!但是你要记住了,不可以随便去打扰别人,你要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知道了!”

    “那好吧,我们一起来工作吧!”

    我从来没有拥有过自由

    这个教育对教师的改变同样直接和深刻。

    “我是幼师毕业的,这是我工作的第六个年头,现在看来,我并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我根本就不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接受完孙瑞雪的培训,教师张丽感触不少。“我在传统幼儿园干了那么多年,对于给孩子爱和自由,我做得一点都不称职。我脾气暴躁。给孩子太多的自由孩子肯定会很高兴,我担心我会受不了的。”

    教师陈春燕就职于孙瑞雪广州越秀区恒福幼儿园,无法说清楚这个教育究竟改变了她多少。“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

    很偶然地,一个名叫思源(化名)的男孩子触动了她。

    “早晨思源入园之后,在户外和我们几个老师说起今天早上家里爸爸妈妈如何吵架,如何摔东西的过程。”

    “思源,爸爸妈妈是因为你的事情吵架的,对吗?”有一位老师问。

    “对,他们是因为我的事情,但吵架是他们的事情。他们之间没有沟通好吵架了,这是他们的问题,需要他们自己来解决。这与我没有任何关系。”思源说完,开始与其他老师一起做游戏。

    陈春燕却发现了自己内心一直以来的问题。

    “小的时候,父母也时常吵架。可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那是父母的问题,于是我总认为他们是因为我才吵架的。长大以后,偶尔知道他们吵架了,我也会想去调解、平息。只要知道他们吵架了,我就会焦虑,担忧……”那天,思源的话让她突然意识到,“这是他们之间的事情,这是他们之间的沟通问题,与我没有关系……”

    “我从来没有拥有过自由,所以才担心给孩子太多的自由他会怎样。我在想:一个从来就没有得到自由的成年人到底能给我们的孩子多大的爱和自由的空间呢?我有这种爱的能量吗?该怎样去实施这种爱和自由呢?我有些不自信。”刚开始接受教师培训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张丽甚至有些恐惧。“我知道我回去将面对多大的难题,家长观念的改变,自己学习的不足,传统幼儿园对我的看法,我回去该怎样安排?”她觉得首先要做的是:改掉暴躁的脾气,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和孩子。

    “我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改变自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张丽说,“但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和自由。” 

孙瑞雪,1962年生。“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的开创者。著有《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等书籍。创办的孙瑞雪教育机构在银川、北京、广州、深圳、上海五地建立教学基地,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科学教育法的传播工作。

Be First to Commen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