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在武汉,在上海,在奥克兰,在这颗星球上

编者的话/熊欣杰  图/闫卫民、Tiger微信圈、向治霖、王崇

不能回新西兰,不能外出,正好工作。

2月28日,一位从伊朗入境新西兰的乘客,成为新西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在奥克兰隔离。当天晚上超市下班前,我的朋友闫去奥克兰的Pak‘n Save超市买猫粮时,惊讶地发现,超市里排队的人比过年时还多。另外,放置大米、面粉的货架都空了……


图/闫卫民
图/闫卫民

王崇写了一篇,介绍疫情期间,在上海,她在做什么。比如说:

“慢慢地接受发生的所有的事实,包括接受我在最初的不安与迷茫。

每天戴好口罩,在小区溜狗一样的,溜自己一圈。在下午和家人吃下午茶,在夜晚的时候,总结一天。

保持独立的思考,充沛的情感感知。

认真清洗马桶,消毒自己和地面,烧好一日三餐。”

朋友对她的帮助如下:

有借给她锅子的。

有借给她房子的(我们搬进去了)和提议借房子的。

有偷偷寄汤圆的。

有送蔬菜和果酱的。

有送口罩和酒精、外加蔬菜的。

有送口罩和洗手液,外加零食的。

有担心她生活经验不够而给她建议的。

……

我很佩服她有这么多的朋友。


王崇家的厨房没有装修,没有冰箱,食材很清楚

在疫情之中,身处的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快,接受的信息太多,悲伤和骂娘,体谅和钦佩,焦虑和珍惜,所以,她一哭了之。真的很健康。

在武汉,一名叫李跃华的私人诊所医生使用在穴位注射万分之五到十苯酚的方法,成功治疗了确诊和疑似病例,预防效果也很好。在手机视频中,他不带口罩与疑似病例接触,为自己向各方请战上一线治疗不得而哽咽。这哽咽让我触动。关于李跃华医生的讨论和争辩在整个中国愈演愈烈。

一篇《南风窗》记者向治霖发自武汉的报道,也让我触动。

武汉封城,隔离,原来工作的人不能工作,不能出城回家,花光了钱,住不起旅馆,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最后住到了地下通道,每天吃一顿饭。然而,他们仍然遇到了麻烦:人行地道不能住宿停留,他们的被子衣物被人冲水淋湿了……这篇文章名为《我在武汉街头入睡,请别对着我的被子浇水》。文章结束后,读者被告知,文中的主人公已经被志愿者安排好了住宿,而武汉各民政部门的求助电话也被公布。


图/向治霖

突然降临的措施,人生境遇的突变,政府政策在落实中的疏漏在所难免,但是每一个在武汉的人都身在其中,以血肉和心灵在承受着一切。这种身在武汉的感受,犹如身在战场。我除了一再被触动,觉得炮声震耳,哪里还能说出什么。只能为整个武汉祈祷。偶尔想想,如果我在武汉,我会怎么过。最后为向治霖和其他继续在武汉真实报道的记者们致敬。

美国小伙子郭杰瑞操着焦虑的中文,在视频中访问了纽约医院前台和街头,了解美国人防范疫情的意识和现状:医院前台的口罩被偷光了。口罩买不到。如果在美国,做一次新冠病毒检验,需要自费4500美元(其中1000元是救护车),大部分人不能承担。

意大利幽默网红奶奶Rosette在其视频中列举了八个防疫建议。她告诫意大利人,见面不要亲亲抱抱了,就眨巴眨巴眼睛吧。

在疫情之中,一切现实都被放大而更明显。有令人温暖的,有令人不快的。比如澳大利亚医疗部门发生患者拒绝亚裔面孔医生治疗的情况。随着中国境外新增病例连续数日超过“被封闭”的中国,随着这场疫情意外而又谈不上意外地在韩国、伊朗、日本、意大利……加重。事实上人类已经在疫情中开始学习和体验,什么是“命运共同体”。事实上的命运共同体,要成为意识上的命运共同体,需要多长的路呢?

Be First to Commen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