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己所欲,勿施于人

编者的话/熊欣杰 图/王左中右   刘镇伟电影剧照

在微信朋友圈又看到中医老师阅素灵的妙论。

在论述“家庭关系”的准则时,阅老师以她一直以来的飒爽风姿抛出几个原则: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比较容易理解。
  • 己所欲勿施于人。这让我眼前一亮。

什么意思呢?阅老师说,不要用自己的是非观和标准要求别人。

她举的“栗子”很常见,她称之为家庭矛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你好”。

没有人喜欢天天被凌辱、被批评、被叨叨。我们不希望别人这样对待我们,但是我们却经常这样对待别人,主要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小孩和伴侣……

……我认为什么事情是好,什么事情是不好,因为你是我关心的人,所以我希望你能按我的想法去做。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为什么?因为父母在你出生前就已经存在了,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活着不也活蹦乱跳吗?按照你的是非标准和原则活着,难道他们就会更好吗?我认为要打一个问号。

另外,还有许多老婆总跟老公说:“你不要老是晚睡……不要抽烟……”。在我看来,晚睡和抽烟不一定会早死,但是不打游戏、不抽烟他会很郁闷,因为在生活当中他暂时找不到别的消遣,所以最终矛盾的焦点不是抽烟好不好,也不是打游戏好不好……

很惭愧,近来我发现,我与12岁的儿子之间常常出现剑拔弩张的对话——当然以我攻击和批评为主。“哎你不要……”,“你不可以……”之类的。我常常以我自己对“健康”、“安全”的标准去要求我的孩子。方法简单粗暴,结果不太理想,我们父子二人往往不欢而散。

当然,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而言,父母按照自己的标准,“为了他好”,来教导他,是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在我的教条和他的感受之间,在我的情绪和他的反应之间,我可以学习和处理的空间很大。我自己知道,但是我常常控制不住。总之我也是个普通人嘛……

对于我意志强大的妻子,我没有教导她的责任了,我经常练习的是,我表达我不赞同她的想法和打算,但是如果她决定了,我全力支持。不同意见还是要表达的,但是不能期待对方的认同,也无法强迫对方接受。

最近看到几张妙图,生动描述了内地年轻一代父母们“辅导孩子作业”的痛苦和自嘲的创造力。

根据我主观的判断,这种部分因为父母集体意识的偏差(肤浅的没有反省的功利主义)或者无意识(随大流),部分因为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失职,造成的亲子双方的痛苦,因为父母无意识地承担起教师的职责、期待和要求,让这种痛苦长久不能停歇。

我的感觉是,辅导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辅导什么也不能辅导学业——除非孩子愿意。

你可以辅导孩子骑自行车、游泳,更小的时候辅导她/他们大小便。

另外要注意,辅导孩子是技术活和自我成长课程,开始之前做好体能准备、情绪准备和思想准备:

首先,不要期待孩子马上学会;做好孩子一错再错的准备,因为孩子本来就不会嘛!

第二,做好环境一团糟、脏乱差的准备,比如你打算辅导孩子在厨房帮忙。

第三,做好孩子学着学着就玩起来了的准备,这就是孩子(特别在14岁-16岁之前)。允许他/她半途不专业,孩子就是这样学习的。

第四,随着年龄的增加,给孩子要求,同时做好他做不到的准备。

第五,如果忘了前面四条,又对孩子发了火,自己去独处平静下来,原谅自己,然后跟孩子道个歉:抱歉我刚刚对你有点着急了,我把我的情绪发到你身上去了……

Ma的,为什么当个好父母这么难。难道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看图吧。

Be First to Commen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