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被误解之后

编者的话/图 熊欣杰

前两天我12岁的儿子发生了一件小事。

放学以后,他的同学K到我家来玩。我的孩子提议,他带上零钱,一起步行半小时,去村子里的小店吃点好吃的。“我们已经长大了,没问题。”我们同意了。

等K的妈妈晚上把K接走以后,我们开始吃晚餐。我们很自然地询问他,下午过得怎么样。

“唉,不太好。”

“怎么啦?”

“我们去卖派(Pie)的店里买东西。我把柜台的一个小盒子转过来,想看看里面的东西。但是银业员很凶的跑出来,问我是不是准备偷东西?”

“你怎么说的?”

“我说我没有,我只是想看看,但是他脸上的表情,好像一点也不相信我说的。”

“那么,你碰小盒子之前,询问过营业员吗?”

“那时候柜台上没人。”

“那你要碰别人的东西,确实需要经过别人的东西,你应该等营业员回到柜台上,获得他的同意,再去碰小盒子。否则别人是会误解你的。”我开始讲起道理来。

“营业员出来的时候,K还在我身后迅速地拉我的衣服提醒我,好像我们在偷东西一样。可是我确实没偷呀,他这样不相信我,我很难过。”

“那是会很难过的。不过,你没有询问就碰了别人的东西,就可能被误解……”我意在灌输。

“我们就走了,但是我还是很难过。……我太难过了,所以后来我又去卖派的店里。我对营业员说:我很抱歉,因为刚刚我的行为让你觉得我偷了东西。”

“你又回去啦?”

“嗯,这次他笑了笑,我感觉好一点……”

“你说得真好啊。”

我和孩子他妈吃惊而又佩服地咀嚼这这句话:我很抱歉,因为刚刚我的行为让你觉得我偷了东西。

表达如此精准,超出我们两个成人的水平。而且为了让自己的感觉好一些,积极主动、富有勇气地采取行动。

“妈妈,但我现在还是觉得有点不舒服。他们店里的派我很喜欢吃,我担心我不能再去了……”

“要不要我带你去一次?”孩子他妈说。

第二天,母子两人去卖派的店买派当早餐。

“遇到那个营业员了吗?”我问孩子他妈。

“正好是他。”

“你们怎么说的?”

“先买派。这时候营业员已经认出他了。买完以后,我对营业员说,他很喜欢吃你们店里的派,但是他很担心你们觉得他偷了东西,他就再也不能来了。”孩子他妈说,“营业员解释说,他昨天出来的时候看到两个孩子的手突然收了回去,所以怀疑他们拿了东西,但是已经解释清楚了,就不怀疑了。”

“你是个好妈妈。”

动机和动作、感受和情绪、勇气和决定、清晰和表达、陪伴和支持、当然,还有坦诚和信任,好比武林高手过招,招招精微,神来之笔让人惊叹。

这就是一件小事的经过。

把一个小孩养大养好,很费脑子。孩子长到青春期,尤其要多动脑,多了解。不过,结果一定“物超所值”。“请提问”栏目继续回答青春期孩子的家长。

本期陆博文中医师提示我们,是否我们和我们的娃“被清热解毒”过。正应了之前我写过的那篇介绍中医老师阅素灵网课的小文标题:儿童的健康问题,和家长的脑子问题息息相关。

Be First to Commen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