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担忧和神奇

文/ 熊欣杰 网络图片

阅素灵老师朋友圈的片言只语总能触动我的小心脏。

因为王阳明先生的几句话,阅老师想起了三句“境界不高”,但“深深感动过她的话”:

“智慧是可以启发的。觉悟是可以证得的。人是可以改变的。”

“这三句是一位佛家师傅临终时反复吩咐的话,他希望我们遇见任何事情,都永远不要失去对这个世界的热诚和爱。”

我心里陡然一热,我被什么被触动了呢?

可能,我脑中出现那位师傅临终弟子嘱托的模糊场景。

可能我读的时候,已经自然地又加了一句:

“遇见任何事情,永远不要失去对自己的信心、暖意和爱”。

本期的“请提问”里,妈妈为自己16岁的儿子赖床、不去上学而经历焦虑、担忧、求援学习、平静的过程。

身为编辑这种局外人,想着,这位16岁的男孩遇到了什么,决定不去上学了呢?

想着,他妈妈担心孩子错过了人生最关键的时间段——高中(或者影响人生最重要的节点——高考)?担心孩子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担心他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人生最关键的时间段真的是高中吗?也许。有人说是三岁前,有人说就是现在,今天,“当下”。

人生或者说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节点真的是高考吗?

我也苦恼自己不知道真正想要什么,也许这确实值得担心,但是我已经四十了。

学习不是人的天然兴趣吗,真的需要动力吗?

不过,大部分学校学习真的是需要动力和压力的。当它打压损害了孩子发自本性的学习动力之后,面对孩子身心的自我保护机制(如上课打瞌睡等),要求补充外在的动力和压力来迫使孩子继续上学。这些动力和压力常常来自于想象出来的欲望和恐惧,比如好的工作、物质享受、被外在认可的荣誉感,和失败者不被认可的悲惨下场。资源真的是有限的、需要竞争吗?

妈妈会不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我会不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我走神了。

我看到我自己和这位妈妈,被各种有意识无意识的观点和概念捆绑住,生出了很多担心。同时我又见证这位妈妈在痛苦之中积极行动,找心理咨询老师,参加“青春期”的微信课,她为了她孩子和她自己,是多么的有韧劲、有意志、开放和富有学习性。

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和这个世界仍然有不少薄幕遮挡。他决定不上学了,又决定去上学。他带着体内剧烈变化的身心力量,面对学校的处境和父母的焦虑,带着不怎么确定的对自己、人生和这个世界的想法,尽力探索。

本期陆博文中医师的妙文讲述了一桩“消肿神品”的轶事。读他的文章总是心情很好。

这篇文章再一次让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神品”是存在的,奥秘和真相是存在的,正在等待我们发现,吃下去,改变我们自己。

所以,有限的我们,有限的充满偏差的想法,潜水艇一样时起时伏的迷茫,不知何时起频频造访和纠缠的担心焦虑……似乎日常生活的现实就是如此了。

尽管现实如此。老师傅的三句话言犹在耳。

智慧是可以启发的。

觉悟是可以证得的。

人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是神奇的。

但是神奇事物是存在的。

Be First to Commen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