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看热闹可以,别忘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编者的话/图 熊欣杰

写下这个标题,是因为这句话最近很耳熟。中美贸易摩擦还在拉锯中,中国官方和任正非有很多回应,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是啊,和别人有矛盾,一时间媒体很起劲,大家也很关注;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能乱了自己的节奏,忘了自己的重点。

零八零九年,我刚刚接触到儿童教育和心理治疗,就被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治疗师的专业度深深震撼。记得当时询问一位老师,在内地工作数年,她最大的印象是什么?回答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每一个个体,对自己的生活如何过得更好,没有意识到、也没有负起责任。需要说明一下的是,中国人一直是很勇于负责的,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为了我妈/爸,为了我老公/老婆,为了别人怎么看,我付出了多少,我牺牲了多少……

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说,中国人都是一团一团的:你是谁的人,我是谁的朋友,谁是谁的儿子,我上面有人……中国人独立的自我没有建立起来,那么与自己有关的一切——我每天怎么过,我想学什么,做什么工作,和谁结婚,要不要结婚……自己很难以“主人翁”的态度为自己做决定。到现在,如果你看过一档孟非主持的带着父母一起来相亲的节目,你仍然经常可以看到年轻人在决定选谁谈恋爱之前,频频无助地回头看向自己的父母。

可能“大写的人”或者“个人的诞生”,也是中国人近二百年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之一。好在目前正在加速完成。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团体、公司不仅对自己的责任清晰,而且已经把自己的事情做得非常出色了。华为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介绍一下这期的文章。
很高兴的是,来自上海的年轻又专业的中医师陆博文答应在“传美树”开出专栏。我选了他的《病没好可以退钱吗》。听听这标题,生活的生猛,一线中医医生医患之间的生猛扑面而来。慢慢地,大家会通过这位中医师的笔,对中医和中医眼中的健康有更多的了解。读完以后我才发现,这篇文章其实也提到了,中医师是不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她/他够专业了吗?

熊春锦先生对“教”这个字的讲解,这次能够讲完了。熊先生的专业度我是很钦佩的。他从小学习中医,练功修身,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西医!我没有说错!是一位可以做开胸手术的胸外科医师。其实同时他还在同一家医院的中医科看诊。很牛吧。很像网络小说里的神奇全能主人公了。更让我佩服的是,熊先生在成为医院领导之后,居然早早地离开了医院系统,投入到图书编辑和出版事业,投入到面向儿童、家庭和成年人的教育工作中去了。看完这篇十年前的演讲稿,你就大致了解了一点他教育的内容。原稿篇幅更大,干货更多,信息量更多,我常常很惊讶,啊呀,这个人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啊!这样的时刻,总是会让我重新恢复对生活的热情:生活还是很有意思的嘛。

海灵格(Burt Hellinger)的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非常难得。本来应该在上个月母亲节前后应个景发出来。不过在我们的青春期话题告一段落之后,这篇文章的出现,也很恰当。有些母亲看了青春期三人聊之后,会自责,啊呀你看我当时这样对待我的孩子真不好,我没有做好,我不是一个好母亲……初步接触儿童教育的、心理学的、个人成长培训的母亲们,都很容易自责。我甚至在想,“自责的母亲”都可以成为系列访谈的主题了……甚至初次参加完类似培训的成年子女,还会明里暗里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有满足自己童年的需求,或者抱怨父母给自己的童年留下了这么多创伤。对此,海灵格的这篇文章是一片“解毒剂”。用你的感觉去读这篇文章,不要用你的头脑去看。因为它也不是用头脑写出来的。否则,你没有收获,不要来找我“退钱”。

Be First to Commen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