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教,什么教——中国古代文明中教育的涵义和演变(上)

文/熊春锦,整理/熊欣杰,节选自熊春锦2010年4月14日演讲《东方龙文化的文明和教育》

编者案:

上一期我分享了我被一篇微信公号的文章刺激,翻墙倒柜寻找熊春锦先生的文章。

我受刺激的原因是,文章对篆体“教”字的拆分解释。如果是为了搞笑,其实解释者还是有创意的;可惜被放在一篇正儿八经的讲座发言整理稿里,作为知识在传授,让我看着是在难耐。简单的说,“教”字被根据字形拆分,解释成“家长拿着根棍子准备体罚孩子,逼他学算术”;所以,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就是这个意思。上图。

我们听听熊春锦先生在10年前,怎么说“教”。干货很多,慢慢看。


 大家晚上好!

我们今天所要一起探讨的课程,主要是“东方龙文化的文明和教育”,以这个课题为今晚展开学习和交流的大框架。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要探讨东方龙文化,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什么叫“文明”,因为在文化之前,有个更大的框架,就称之为“文明”。对于“文明”这个词汇,西方文化有西方文化的定义,东方文化有东方文化的定义,这两者本身不同。而且,东方文化的本身之内,还又存在着儒学智能定义与道学慧性定义的不同。这三种不同性,增加了文化与文化之间交流理解的困难。

慧性文明和智性文明

第一步,我们要把文明进行一个分类,首先就要掌握智能外求的认知。智能外求的认知,对文明的定义是:人类精神力和生产力共同创造的财富总和,称之为“文明”。这是我们浓缩和总结了智能文化对文明的定义。

智能文明,是一种“近取诸于身,远取诸于物”的外文明,是一种外求法的外文明。它既含有西方智能文明,也含有东方智能文明。

慧性文明,是一种“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的内文明,它是诞生外文明之母,是智能文明之母,是在智能文明未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文明。她是指尚未消失的东方龙文化的文明,也就是道学慧性内文明;也包括已经消失的慧性文明,还有玛雅慧性文明和古埃及慧性文明等等,都属于慧性文明的范畴。

所以,在文明的总框架之下,我们要了解两大分类、三种形式。两种分类,就是“智能型外文明”和“慧性型内文明”;三种方式,就是“西方的智能文明”、“东方的智能文明”和“道学慧性文明”。其中,道学慧性文明又称为东方龙文化文明。这样进行基本定义后,我们就能够把文明的性质弄清楚。

上面,我们提到对文明的定义,是精神力和生产力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把这个能看到并感受到的外在财富称为“文明”。这种定义,到底是不是东方龙文化所认可和定义的文明呢?我们翻开历史,走近伏羲、黄帝和老子后,就会发现我们东方龙文化慧性文明,并不是西方智能和儒学智能的概念。

因为我们翻开《易经》,在里面就可以找到答案。像《易·明夷》中说:“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内文明”一词,就确定了内在的文明是“内圣外王”的文明,其定义为是“修之身”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而产生的“明”,这是我们祖先在道德根文化当中的一个定义。我们的道学,是存在于东方整个人纪全部历史当中;而且,这个道学根本不是我们这个世纪才诞生的,她继承了上个人纪文化的优秀成分,并承传到这一个人纪,在东方中国这块土地上保留下来,并且演绎开来。所以,它重点突出的要点就是“修之身,其德乃真”。这个修身的学问,是一种内求法。她浓缩着这一人纪期中2500年以前漫长人类历史中精神文明的沉淀和积累,这是一笔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而且,慧性文明既是智能文明诞生之母,同时也是智能文明得以发展的潜动力。这正如老子所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认识人类文明的全貌,实现“复守其母”,要求我们的思维方式必须改变近几百年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和经验思维。我们中国人,近百年以来唯西方文明“马首是瞻”,全盘否定自己的根文化,依照西方的模式曲解自己的文明,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只有彻底改变“以智解慧”和“以儒解道”以及“以西解中”的思维模式,我们才能知晓什么是真正的东方龙文化。只有运用“以慧解智”、“以道释儒”、“以道解西”的思维模式,才能明晰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之所在,以及东方文明失落龙文化的各种原因。

……

现在,我们处在第五个人纪期,智能文明特别典型,慧性是被处于抑制状态。这个期间的结束,将发生在2012年12月21号冬至那一天,摆脱智能文明的制约,而重新开启慧性文明的朗照时期。那个时候,道德就会逐步崛起,慧智同运的文明就会相应诞生。现在我们已知的科学,在那个时候就会成为小儿科,人类就会顺利就入四维空间、五维空间,超越金钱的制约,获得一种真正全面的发展,这是我们这个人纪文明即将面临的一个现象。这个人纪文明之所以在2012年出现这样的改变,与整个太阳系摆脱5125年这样一个能量低迷供应期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寻找历史的时候,以历史为一镜,就可以知道东方龙文化的兴衰。东方龙文化的原貌,由于2500多年儒学智能型的解读,早就已经丢失道学之本义,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原义丢失,而仅剩智能所能理解的常义。这个现象,需要我们重新去证明而恢复过来,要以道解智,以道去解读我们东方的龙文化。

“文”是怎么来的:

万物有不同的能量, 就有不同的 “文”

 “文”是作为东方龙文化的基因元素。 “文”具有能量的动态性,在未被描画成形之前,在它还处于万物的形体之内或形体之外时,它具有一种“聚则成形质,散则成能量(气)”的特征。慧观者通过观察记录,描记书画 “象形表构”,形成智能意识可以理解掌握以及应用的各种符号与图形,就称之为“文”。

万物生命体,全都具有自己所拥有的品质不同的“文”。仅就人体生命而言,正常时有健康的文。比如说善性文,善性文能够在自己体内和身体周围比较丰富地活动,说明这个人一团和气,大家都愿意接触自己,而且自己的身体也必然是一种健康的状态。生病时会产生病理文,慧性深厚的人观察病人身场周围以及身体之内,就会发现其中的病理文。这个病理文,实际上就是认识疾病实质的一个中间媒介体,积累经验后,就知道这类文属于什么病,或者这一个病的文反映在本因上是某一种动物或者某一个生命释放出来的提示信息。如果捕捉到了,就能够直指本源,而找到其中本因性的疾病根本原因。例如,人类七情六欲的变化,通过心所发出的心念活动,可以形成不同的心理文。人们所发出来的音有音文,人们诵读经文也有着不同的能量文,万物全都是以能量方式而存在,都会产生出各自不同的文。

……

“教”的含义演变

中国的教育,同样自然地具备着慧性的道学教育系统和智能的儒学教育系统。

中国的文和字,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优秀基因。我们仅仅从这个教育的“教”字上,去解析,剖析一番,看它是如何由“文”转变成“字”的变化轨迹,在其变迁史中,就可以极为明析地发现慧性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化和巨变的踪迹。

以上这个图表对照显示,这个“教”字,由文变字,历经了从甲骨文到钟鼎文、到六书通篆、到《说文》的篆体、最后成型于汉朝楷体的发展过程。

“教”,它本身在东方龙文化昌盛时期的“文”和象形表意特征,与后来兴替的智能文化的“字”的象形表意完全不同。一个“教”字的形态变迁,却囊括了数千年区间中东方龙文化慧性文明的逐步失落和被取代,与儒学智能文明交织的替代。这一历史现象,我们从这一张表格当中,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加以掌握。

“教”,它在“文变字”过程中和慧转智的象形表意变化史当中,在甲骨文时代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个“教”,是由一位长者左侧站立着,稍微弓身下视面对右侧,而右侧是一位孩子张开双臂,像非常高兴雀跃的样子,快乐地仰视着这位长者。而孩子的头顶上则是一个“爻”,注意这个“爻”字。甲骨文的“教”,极其简洁而生动地将什么是“教”?如何“教”?以及“教”什么的信息,全部精确地浓缩在这个小小的方块文形图案之内,令人叹为观止!

教什么,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教育的内容,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机,因为教育它所承载的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因此,这个“爻”就是这个“教”文的关键之所在。

那么“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由智到慧进行解析。《说文解字》中指出:“爻,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象征着《易经》中六爻的错综复杂变化,而且代表六爻中的头交,这就是“爻”。而且,“爻”是由上下两个“乂”组成,“乂”,是古文的五,二五又为天地之数。《易·系辞下》中也直接指出:“道有变动,故曰爻”。这就是说,教孩子这些内容,那才是真正的东方龙文化的教育。

由此可见,东方龙文化的教育,在社会离道失德还不严重,人们的仁性淳朴的时期,教育的主体内容和关键内容是道!证道,传道,将这个道的变化规律,告诉给后一代,传承给后一代。道的变化规律,是伏羲所开创的易道文化;用“易”、用《易经》,就能充分演示的文化,既简单,又明晰,是《易经》的开慧益智应用,是天地之数变化规律的把握,这才是东方龙文化教育的根本和不二法门。

(未完待续)

Be First to Commen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