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防患于未“燃”的妈妈VS 女儿青春期的第一个浪头 ——与微平、王崇聊青春期(二)

记者/王崇, 熊欣杰 编辑/ Xiong Xinjie

话说上回,聊着“青春期”,我们三人去尝了泰式盖浇饭和面条。吃完接着聊。

上次谈到,当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尝试打开内心时,最大的挑战就落在了身边的成年人身上。啥意思啊?

我们简单复习一下上次聊天的内容哈。

首先,对尝试打开娇嫩内心的青少年而言,不够成熟的成年人不能给予恰当的回应(比如保护的、默默关注和陪伴的、信任的和确定的),因此成为青少年的巨大挑战:青少年提前“关上”心门,不再期待,而失去让内心世界扩大和清晰的机会;并且在未来付出代价:正像微平说的,“所以我们后来高考、找工作、成立家庭,听从的都不是自己的声音,是外界的声音;我们所做的决定都是根据外在的影响,而不是我内心的决定。所以这一点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没有看到的,也是我觉得很危险的地方。

另一方面,没有好好经历青春期的中年人,遭遇一脚踏入青春期的孩子,好戏自然就来了。哪怕是微平,作为一个涉入人智学培训和华德福普通教育、治疗教育又深又广的翻译者和学习者,一个防患于未“燃”的妈妈,“女儿青春期第一个浪头来的时候”,仍然“差一点给淹死”。

“妈,你给我穿袜子”

王崇:这个事我得问问你了,你的大女儿已经14岁了。你家“青春期”大戏已经上演了?

微平:当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内心打开时,其内在跌宕起伏是必然的。因为那时候的孩子,还没有能力去驾驭或者平衡这些情绪。因此,它一定会在实践冲撞中找寻他自己。就好像一股力量下来以后,它到处撞,最后撞到自己的位置是在哪儿,他才会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他不是一下就非常有方向的,它一定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碰撞,这时候他周围的成人,尤其是父母,或者有任何一个他可以信任的人,对他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这个能让他安稳下来,他能觉得不管他闹成啥程度,都有一个安脚的地方。

王崇:说得很精彩,也听到了一点你自己故事的影子。看到你在大女儿青春期冲撞中“搏击”的身影。

微平:我曾经跟大家分享过,我女儿青春期的第一个浪头来的时候我就差点给淹死。

王崇:你确定你没淹死啊?

微平:我确定没淹死,我还坚持到最后。

王崇:那好,那我们就说说你是怎么被淹又怎么爬上来的。

微平:其实挑战就是来自于那一年的地理上的一个迁移(记者注:基于各种原因,微平全家于2016年9月从中国搬回新西兰),这次搬家对她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这对她是一个双重的冲击。我的大女儿是极其敏感的一个人,而且非常细腻,这是我当初没有意识到的。一个非常粗糙的妈,碰到一个那么细腻的女儿,同时她又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孩子,她会直接冲过来。而那一年的整个过程中,因为妹妹的关系(记者注:由于婴儿时期的一次意外,微平的小女儿全脑瘫痪,尽管现在已经12岁半,但仍需要全方位照顾),其实对她(大女儿)是有很多疏忽的。虽然她在心理上是接纳的,我们对妹妹的照顾一直是更多的,但她心里有不舒服,不平衡的。

王崇:你是怎么发现的?

微平:这是后期我慢慢跟她接触发现的。比如她会跟我说:“妈,你给我穿袜子。”因为我给她妹妹穿。

熊:这其实是一种确认。

微平:对,是确认。她会看到,噢,你能够这样子去照顾妹妹,你从来没有这样照顾我。她不会考虑妹妹是这个条件,她是那个条件。这是后来我才意识到得的。

王崇:这个对你真是太挑战了。

微平:虽然她在行为上会承担、很担当,这个孩子也有能力;但在心理上,在与妹妹极大的对比下,她有很大的缺憾。同时,那一年又是在她13岁的时候,是她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是后来我才了解到的。在13岁的时候,是孩子在群体中建立安全感的时候,她是需要有朋友、有闺蜜的时候。而就在那一年,因为家庭的种种原因,咣叽,我们把她这个需求给切断了。她原来想象的是,在中国没有实现的到新西兰可以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当时我们是整体搬家过来,我们也在慢慢重建一个家:不可能在她需要的时候,把时间都给她。所以很多时候是她自己度过的,她心里发生的变化,我没有及时跟上。

学会深呼吸

王崇:唉,你说当爹妈这活儿,太不容易了。

微平:尽管我之前已经有心理准备,知道她会有个磨合期,一个孤独期,压力期。还是没有想到这个过程会在她的青春期总爆发出来。之前,在她九岁、十岁的时候,我已经感受到这个孩子力量很大,将来我可能会hold不住她。当时我就开始四处去取经。

王崇:你已经防患于未燃了?

微平:有一次我给一位美国教空间体育的老师作翻译,他会谈到父亲的角色以及怎么带孩子。我就私底下问他我与孩子的情况,他听了后告诉我,跟青春期相比,我遇到的只是毛毛细雨。我当时就觉得,唉呀。

王崇: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微平:我真的会想,青春期得是啥样啊。这个过程真的是心惊胆战,在这个过程中,每碰到一位老师,我都会去问他们关于“青春期孩子”怎么弄。我记得当时也问汉斯(记者注:曾任新西兰人智学协会秘书长)的妻子伊尼卡,有什么经验,她孩子都大了,并且她在华德福高中任职。

王崇:那得听听她的建议。是什么?

微平:她说,第一个,得学会深呼吸

熊:哈哈哈。

微平:没有具体案例,给的都是惊涛骇浪。第二点:孩子任何的言行,都不要觉得是针对你的。第三个:时刻准备着:孩子随时需要你。当时她和她老公配合得非常好,就是保证家里始终有一个成人在,就是他们的孩子有需求随时能够支持到。可能就是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腔调的变化,都能捕捉到:就是需要有人听他/她诉说了。当时她就讲到这三点,我都记下来。想着先留着,还不知道具体会发生什么。

关门绝食不说话,

原因,不知道

王崇:这个很重要,备战备荒。那你还记得“暴风雨”前夜,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微平:我记得。当时我们刚搬回新西兰,11月我过生日,那时候我能感觉到我大女儿在秘密地为我准备礼物,她用贝壳拼了一个“生日快乐”贴在给她买的画板上。我当时觉得这孩子挺心细的,做妈妈还是挺欣慰的。

一个月不到,好嘛,把自己房门一关,绝食,不吃饭,不跟我们说话。只是递纸条。

熊:原因呢?

微平:不知道,我当时一片茫然。然后过两天,在她的画板上写:你们是世界上最坏的爸爸妈妈,然后把画板扔出来。吃饭什么的,只能从窗口递给她。有信息也是从窗户里递纸条。后来又拿了一个小的画板,上面写:“恶棍”,直接扔了出来。还写着:“谁拿到这个,谁就是。”

熊:挺有意思的。

王崇:你去有意思吧。

熊:一开始你们拿到“恶棍”的纸条,是觉得很受冲击呢,还是觉得挺有意思,准备接招。

王崇:他的意思是,你们准备好要“扮演恶棍”了!

微平:当时真的是冲击,最主要的是什么,她开始绝食,不理我们。这个是很大的挑战,就是沟通渠道没有了,你知道吗?至少我得听听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不愿意跟你说了,这个对我来说简直是受不了。真的是很大的冲击,你说任何话,她都不听,然后对你说:“我不想听你说话,你一说话我头疼。”

王崇:那你就出去了?

微平:那就出去了,那怎么办啊。

王崇:噢,那你很厉害啊。

想让女儿跟妈妈的关系理顺,

等到孩子30岁

熊:那她爸有什么招吗?

微平:她爸就更没招了。那能怎么办啊,只能自己在那儿流眼泪呀。……唉呀,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容易。我女儿的力量是非常强的,对我的抗拒,力量非常大。我之所以还能稳得住,也非常感谢我所遇到的这些老师。那时我还咨询过一位做治疗教育的老师,那位老师极其温暖,温暖中带有力量。她一辈子跟特需孩子打交道,能对孩子的任何情况给出建议,方法层出不穷。那时我也问这位老师,与她谈起青春期的女儿,她跟我说:“你要想让女儿跟妈妈之间的关系理顺了,要等到孩子30岁的时候。

熊、王崇:(笑)。

微平:我就问她,你说什么?!然后她说,女儿跟妈妈一定都是对着干的。说实在的,当时要是没有她这个说法做支撑,我当时真的可能会被打倒的。我当时就想,这么好的一个老师,在面对青春期与女儿的关系问题上都这样说。

王崇:你捕捉到了什么?

微平:因为做妈妈,很容易有一个很自然而然的自责和愧疚。她会觉得孩子这样,是因为我没有做好。至少我是这样想的。据我了解,这种妈妈的心理是比较普遍的。很容易自责,尤其是一个有自我要求的妈妈,像我和王崇这样的。

王崇:我,我,你,你。你应该自责的,你肯定没做好(笑)。

微平:(笑)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自责的力量对妈妈的消耗蛮大的

王崇:说的太好了:妈妈们,都夸夸自己吧,我们容易嘛。

微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点一点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王崇:其实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你的身份认同了。

微平:确实。所以说,教育就是自我教育。这是我现在最大的体会。我现在对我的大女儿越来越放手,有些朋友就跟我说,她(我的大女儿)才14岁,你现在就放手,是不是有点早啊。其实对于他们的这些说法,我心里是认同的,也是理解的。但随着我对青春期的这个选题的研究,因为大家想让我讲讲,我就对此做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我开始很细致的体会我自己的青春期。

王崇:你发现了什么?

微平:我回忆起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相当于是一个子弟学校,工厂在扩建,有很多外地的施工队到我们那边施工,全是一帮年轻小伙子。我们这些学生有时晚上会跑去他们那儿玩。其实你要仔细想起来,是有些危险的,他们又是喝酒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新疆的孩子都挺开放的,也有人对你很感兴趣,约着你一块出去玩,出去散步什么的。这些我都是经历过的,可是并没有发生什么!所以我非常认同那句话:青春期孩子发生的所有的事,是对你的信任和无条件爱的一个考验

王崇:因为我们都是恐惧的,很容易就想到她将来会怎样。

微平:所以,当我回溯过去这些事时,就会越来越不担心我的女儿。我与一个朋友交流时也会发现,我们对孩子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期待越少,其实对他们的干扰越少,他们反而越长越好。现在对我来讲,我需要让她知道:一,我信任你。二,当她遇到困难,感到无助的时候,我是你的一个备选后援,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来找我

王崇:说得非常好。这个过程中,你做了什么,让她愿意选择你?

(未完待续)

2 Comments

  1. Racheal Racheal 2019年3月1日

    我觉得这个分享,代表父母的角色不容易当。我也有三个孩子,都是男孩,性格也都不相同。老大很聪明,很独立,许多事都会自己做。因此当我把他送去外地求学时,他就心里很委屈,以为我们不要他了。因此我们的感情都很淡,他回家度假,也很少说出他在外地的生活、受欺负等。我觉得对不起他,但又不敢说出来。一直到大学时,他和两个弟弟住在一起,需要照顾两个弟弟,他才表现得很关心弟弟们,有老大哥的责任。我要说的是,我们都很忙,就没有多时间思考这样做是否正确?但是我觉得我还是要向他说的,因此我找了一个机会,向他说‘对不起’。现在我们的感情又比较好了。

    • 熊欣杰 熊欣杰 Post author | 2019年3月2日

      您是了不起的家长!您能够勇敢地向孩子认真地道歉,真为您赞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