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快乐是一种习惯

文/杨定一 编辑/Xiong Xinjie 转自微信公众号“杨定一博士专栏” 网络图片/东方IC

快乐是一种习惯。卓越也是。

内在挣扎或压抑欲望并不是改变习惯的好方法,因为当内心冲突越大,习惯反而越难拔除。

改变习惯最好的方法,是试着建立新的神经传导路径。

杨定一老师由全球顶尖科学家头衔,也从小有实修实证的体验,对本文感兴趣的读者,推荐杨定一老师的书《不合理的快乐》。(编者案)

大脑的智力或潜能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人生经验或环境刺激,大脑神经回路也不断地活化或重塑着。

在阅读、运动、音乐、休闲活动、人际互动等种种生活经验中,神经元细胞不仅较不易退化,还有持续提升与活化的可能性。相对地,依循着「去芜存菁、用进废退」的原则,闲置不用的脑神经细胞也可能逐步消失或萎缩。

人类是能够终身学习的动物,大脑的可塑性不仅终身可塑,而且潜力无穷,这也正是人类进化的驱动力。

人体内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比神经组织更具可塑性,当某种神经细胞之间或与肌肉细胞间建立联系后,完善的能量释放通路即形成了。经由这些固定的能量释放通路,也就是习惯建立的开始。

在生理层次上,习惯就是经常被使用的脑部沟通路径。而生活也就是由各式不经意的习惯累积而成。例如有些人穿鞋习惯从右脚开始,或会议时下意识地转动笔杆,都是日积月累建立出的个人惯用行为模式。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是毫不多想就常被运用、且已简化的行为。由于习惯的执行不需多想,因此能节省能量,使行事更有效率。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说过:“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并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卓越是种习惯,礼貎、准时、诚信等其实也都是习惯。

至于所谓的坏习惯,只是我们从小就开始不断累积成习的举动,但现在不再对我们有利,因此必须去除罢了。比如说:心情差时暴饮暴食、姿态不良、抖腿、抱怨等。

习惯的产生,可视为是欲望的呈现。

当我们为某些“坏习惯”所困且极力想革除时,此时思绪与该习惯更为紧密,无形中增加大脑里通往旧习惯神经回路的关注能量,使得此神经回路更为壮大。

例如,父母想要禁止小孩子玩电动玩具,但孩子看到别人玩,心里想要玩的欲望就会越强烈。

所以内在挣扎或压抑欲望并不是改变习惯的好方法,因为当内心冲突越大,习惯反而越难拔除。

习惯是经常使用的行为,而运用行为则是改变习惯的好方法:

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要停止去担忧旧习惯,用表达取代压抑,运用行为(肌肉活动)把旧习惯或者欲望冲动导向新的脑部传导路径。

事实上,人生中所养成的千万个习惯,都是自然不费力地建立而成。

回顾童年到成年的日子,我们从学习用手写字开始、其后学习打字、使用计算机上网、使用手机和其他先进的电讯设备,改变过程从来没有任何挣扎,也无需痛下决心,我们只是简单地执行新习惯,让它成为生活中的一部份而己。

而当情绪焦点转移到新的行动时,不知不觉我们就已接受新的改变。

假设希望戒掉摄取垃圾食物的习惯,建议停止去烦恼或压抑饮食的事,只要试着去习惯生菜色拉或蔬食,让调制或摄取新鲜蔬食成为乐趣,让大脑学习与记忆新的神经传导路径,以取代旧的不良习惯。

神经细胞在运作时喜欢走快捷方式,而且愈用愈灵活,不用易退化。

乐观的人因为经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即便遭逢困难,其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被活化的机率较高。

相反地,悲观的人,即使是平顺的事件也可能令他不安或猜忌,而怨天尤人也成为生活中的负向循环。

快乐,其实也是种习惯。仔细观察,正向快乐的朋友不见得最富有、事业最有成,甚至生活中还可能存在许多困难,只是他们正向的神经反应路径较惯用且活化,因此对于挫折的反应能较坦然自若、大度淡泊。

也因此,转念最好的方法是不去烦忧生活所欠缺的,而是试着建立新的神经传导路径,比如“感恩现在所拥有的”。

生活挫折难免,我们应避免沉溺或重复心中的不满情绪,因为懊恼与批评已无济于事。每当萌生负向意念时,试着在心中踩个煞车,对负面思维说声:“Stop!停!”

闭上眼睛,试着回想生活中曾发生的美好经验,感谢今天所接触的人事物,期许明天可能发生的美好。

藉由不断地练习,快乐可以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好的习惯。

Be First to Commen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