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所知甚少,但充满好奇——新父母实验手记三

记者/熊乾佑 编辑/Xiong Xinjie 分享会主持人/ 熊乾佑 尤力卡 尤力卡供图

我们的身份或者角色不是老师和专家。我们就是在做父母这条路上,吃过亏,也学到过好东西,和大家互相陪伴一起走的人。

“就请允许两个对孩子、对教育、对人究竟是怎么回事所知甚少,但充满好奇与敬意的人,谈谈自己养育孩子的事吧”

我们继续听尤力卡、我和年轻朋友们的这场分享和讨论会。(编者案)

尤力卡:我们想分享的很多。最重要的,我们希望分享的内容最终都会落到:怎么想,如何做。在分享和回忆我和熊这15年的养育和生活历程时,我们始终有两个核心兴趣:“我是谁”;“他(孩子)是谁”。或者,“我是一个怎样的生命”;“我的孩子是个怎样的生命”。一路走来,我们所有的选择,都与这两个问题有关。也与我们“最看重的是什么”有关。

熊乾佑:我们最看重的是什么,也就是所谓价值观,其实就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我希望我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或者,过怎样的生活?其实人人都会有意无意地思考类似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取决于我们怎么回答上面两个问题:儿童是什么样的生命?我是怎样的生命?

我们最看重什么?

尤力卡:我们把主题定为 “一对记者父母眼中的儿童教育”。那是因为,我们在记者工作生涯中生了孩子,又因为这个工作的训练或者方便,接触了不少专家、理论、方法。不过,理论和方法学得再好,还是要看我们在生活里怎么用。

这次分享,将大量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实际操作,以及我们内在的经历和想法。

一起走的同伴

熊乾佑:今天在中国已经有很多老师和专家了。未来会有更多更专业的老师们出来。我们的身份或者角色不是老师和专家。我们就是在做父母这条路上,吃过亏,也学到过好东西,和大家互相陪伴一起走的人。

大家也可以把我们的分享看做是一份关于某些教育方法和理论的测评报告。现在人们如果想买个电子产品或者家用电器,会去看看论坛、某乎、小某书等等,上面会有测评报告:有人会同时使用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告诉你用下来效果怎么样。

有关儿童教育的理论方法很多。专家也很多。听起来、看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怎么选?

我很希望大家可以把我们的分享当成一个测评报告。当然我们测评的范围很有限,因为我们学习的东西很有限。

所以,也许对你们有点借鉴意义的是,我们吃过的亏,掉过的坑。还有,在这么多的理论和信息中间,我们是怎么选择的:我们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想要的是什么,看重的是什么,我们是怎么想的……有了一个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标准,选起来就容易很多,就不容易碎片化。

我们以自己的经历为主要案例,结合我们的思考和学习,一同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为了给大家做测评,我们专门生了个孩子,并把他养大(笑):大家这样想就对了。

尤力卡:是啊,我们还真就养了一个孩子,这很有意思,不是吗。

就像熊说的,那么多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到底好在哪里,在实践中有哪些好的效果,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大家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分享,还是挺有意思的。

我们的分享,大致围绕着从孩子出生到现在15岁。其中会穿插刚刚朋友们提到的夫妻吵架、与老年父母的相处等等。一方面这些都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一对普通夫妻,在成家、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的事;另一方面,这些与养育孩子息息相关。

是什么让我慢慢跨越分享自己养育案例的藩篱

尤力卡:把我们家的事拿出来分享,我和熊是有犹豫的。每个家庭都那么独特而与众不同,更何况我们自己还有很多忐忑和未知。但作为中国新一代的父母,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与挑战:上一辈的育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新的方式又不是随手可得。作为无知、笨拙的新手父母,我们经历了很多尝试,也犯了很多错误。

我和熊清晰地知道,过去的实践,我们着实体验到一些高效的养育之道,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如今,孩子已经15岁。他热情、专注、对他人和未知充满好奇,正慢慢建立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妈妈,我发现中国的奶奶和外国的奶奶很不一样。我感到很遗憾,在我奶奶或外婆还在世的时候,我还不懂事,无法好好体会她们……”

他也能真诚地看到他人的优秀,“某某是我见过的人中不多的,想问题想得比较深的人,而且还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得比较清楚。尽管我并不喜欢他……”

他敞开,善良,单纯。看到一个彬彬有礼的酒鬼乞丐,他会买一个牛肉派送给他,并告诉对方,“很抱歉,我没有准备给你钱,祝你有愉快的一天。”

他对大多数的学科感兴趣,会花很长时间,给我们介绍他上课所学的内容,与我们一起讨论。当然,数学、化学的内容,他主要与熊讨论。

“妈妈,无意冒犯,这个你可能就听不懂了。”我心想,我数学很差吗?是的,我数学的确学得不好。初中三年,我的数学成绩都是满分。但我对数学的感觉是,一无所知,提不起兴致。我的数学老师没有向我打开数学奥秘的大门,只是我自己侥幸地撞开了数学考试的小门。之所以说是小门,高中三年,这扇小门就关得死死的了。

他既有力量,又害怕。去我们在安徽居住地附近的公共图书馆,遇到工作人员因上级领导检查,私自动他的衣服(工作人员未经他同意,将他放在桌上的衣服拿到旁边休息区的桌子上。),他主动找到对方,“不好意思,你们是不是觉得像我这样的青少年不需要被尊重。请不要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动我的衣服……难道你们的领导希望看到一群演员坐在图书馆里假装看书?”

在武当山武馆练武结束下山时,遇到几个小青年坐在路边的摩托上,抽着烟,看着从远处走来的他。“我当时是有点害怕的。我心里想,万一他们招惹我,大不了,我就跟他们打一架……”

他常常丢三落四,凭侥幸莽撞行事。从家里推自行车出门时,不拉开纱门就硬推……纱门被拉坏。

他也表现出15岁少年常有的自我中心,认为事情的真相就是他认为的那样。

与同伴相处时,他也会着急,看不惯,甚至忍不住躲到同伴看不见的地方笑……也有很多时候,他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觉察。幸运的是,他信任我们,会把这些事告诉我和熊。

我和熊失去觉察时,会对他说:“你不知道那个人做这个行为,他过往经历了什么……”

“我不希望我总是去理解别人,那样太压抑我自己了。”

“你说得对,真是抱歉,你表达得很好,是我们失去觉察了……”

只要父母勇于承认错误,糟糕的对话就能被拉回来。

……

坦率地说,连我们自己都对这个养育结果感到惊讶,但又似乎有迹可寻。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惊讶”,让我们慢慢跨过了是否要分享我们家庭案例的藩篱,希望更多的家庭,体验这种至今无法说明白的一个又一个的养育惊喜。

我们能分享的是一些我们养育的思考和经验,但是我必须诚实地告诉大家,关于养育,关于教育,我们所知甚少。孩子就是一个成长中又未长成的人,对于孩子的养育,必然会触及到“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它是个谜,对我们充满吸引力。

当我知道,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鲁道夫·施坦纳,在过世前三天,还可以愉悦且心满意足地修改书稿时,还期待我能对此做怎样的反应呢?我曾经自信满满地认为,人在临死前,都应该是弥留得稀里糊涂……

那么,就请允许两个对孩子、对教育、对人究竟是怎么回事所知甚少,但充满好奇与敬意的人,谈谈自己养育孩子的事吧。

使用照片有一个意图

尤力卡:这本书里的大多数案例,来自我们养育自己孩子的经历。

为了便于表达,我们选择在一些地方以照片的方式说明。照片大多是我们的家庭照片。因为我们没有其他照片可以分享。

记者工作的训练,让我养成了记录日常生活的习惯,这个习惯帮助我们透过照片,分享这些平凡的小日子,分享我们的学习和思考。

熊乾佑:使用照片有一个意图,当我们谈到一些具体的话题、做法时,希望给大家一些画面。有了画面,再去实践或者实验一种新做法,会更容易想象。我们发现,有时候,一种新事物的存在,如果无法看到图景或想象出画面,实践起来会不太容易。希望这些照片对于大家的日常实践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出新的画面。

最后希望大家给我们俩和孩子留下足够大的犯错误的空间:我和尤力卡依然会吵架,会不开心。闲空依然会干蠢事,他需要以他自己的方式长大,探索世界,从各种不恰当的言行中学习……当然我觉得他很好,很难得。

(未完待续)

Be First to Commen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