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道德不行学不好中医:岐黄源于道(六)


演讲/熊春锦 编辑/Xiong Xinjie 网络图片/1992年中国海口街道上的“游医”

如果处在一个爱己爱钱而不爱别人、不尊道贵德的状态下,要想学好中医,那就没门儿!

我们继续读熊春锦老师2009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演讲。

所以,内壮特别重要,作为一个中医学生,将来准备行中医的话,若不抓紧自己内壮,若不吃苦在先,那就没有享福在后的。若想博得患者的热爱、喜欢,就非得要在自己身上首先去下一番苦工,来证明自己已经下定了决心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医学事业,去治病救人。当自己的十二经络通了,再掌握一点关窍,把病人的穴位打开,自己十二经络通了以后,那么敏感度就提高了,说不定在病人身上七摸八摸的时候,就把里面的疙瘩摸出来了,就发现了不易发觉的阻滞区。当然,这个阻滞区有两种,一种是实质性的阻滞,一种是虚性的阻滞,也就是能量阻滞和器质性阻滞,都要能够把它摸出来,或者说,能看出来,那么比较高级的针灸技术就能够产生。

这个螺旋形的现象,在人体的能量场上表现特别普遍,就是我们不扎针,它在穴位上也是螺旋形地进行交换,因为自然万物都是螺旋体的形态交换,所以,我们把这些大自然的原理和局部原理都要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对解决我们如何走进岐黄道学的医学方面非常有帮助。

我们要想学好医,学好传统中医,不是学习现代的智能医学,传统中医非常注重道德,以德为基础。“德”是什么东西呢?我们现在人已经把她伦理化了,认为她只是说教,实际上在老子的眼里,在伏羲和黄帝的眼里,德不是说教,也不是伦理,而是人体须臾不能离开的一种能量。“道生之,而德畜之;物行之,而器成之”,万事万物都由道和德构成,离开她,就没办法确立起来,没有办法形成。缺少她的话,那么使用寿命会明显缩短。德跟人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跟一个物体使用的长久性,也是密切相关的。只是我们现代人没办法用肉眼看到这种能量的作用性和至关重要的根本性,因而就忽略了她,所以在历史上就很自然地发生了离道失德。

在古代,人们是尊道贵德,发生了离道失德以后,就转向了敬天爱地;后来,天地也不爱了,再来转向爱君爱家;后来,爱君爱家也没有了,就到了现在的爱己爱钱,已经滑到这个地步了,这是一步步滑落下来的。如果处在一个爱己爱钱而不爱别人、不尊道贵德的状态下,要想学好中医,那就没门儿!因为自己的频谱,绝对会在一百以下,或者一百左右,连两百五十都到不了,因为到两百五十左右,那就要有信念,要有一种道德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自己的频谱才能修到两百五,然后向三百、四百进军,以后就能够掌握很多常人所不能掌握的医疗技术,在自己体内、身内就会自然产生。

古代也是这样,古人的诚信,他们的信念振荡频率都在两百五十左右,不像现代人已经沙漠化了,现代人只相信自己,对别人所讲的话很难以真实相信,得拿过来试一试,才能相信,现代人只信自己,对天地自然等等方面缺乏一个基本信念。所以,很多东西我们现在读起来难以理解,只有我们开启了自己心灵当中潜藏的天赋时,才能产生共鸣。德与我们自己的健康有关,与自己将来行医是否有成就同样有密切相关,而且还会关联到子孙。如果医德丰厚的话,自己的德能强,治疗的病人越多,自己的声望越高;但是在德能不强的时候,还化不动因,那么病人的病因就会携带在自己身边。所以,古代曾经有一句话就是“医不过三代”。

为什么会“医不过三代”呢?还是医者自己德能不够,对古代大医所要求的德的重要性,认识没有到位,或者说持行松懈,那么自己的频谱就会相应减小,化因的能力可能就松弛,病人释放出来的病气,在自己身体周围残存的时间会相应延长,或者说通过沿袭和承传的方式,会传递给子孙,使自己这一支脉的医技不能流传下去。很多现象都是一个集约性的全息景观,需要我们慧智共运整体把握住,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医疗技术真正确保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上,确保在符合道、符合德的水平上,去完成我们这一生应当完成的医疗事业。

(未完待续)

Be First to Commen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