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中国的根文化和创造力:岐黄源于道(二)

演讲/熊春锦 编辑/Xiong Xinjie 网络图片

我们要想在各行各业去超越人家,但是我们现在还只跟在西方后面爬了一半路,人家又对我们前面的知识进行封锁,进行高端科技的封锁,不让我们直接接触他们的东西,我们的底子又比较薄,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超过人家是超不过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把祖宗的东西拿出来使用。

学生从中医学院毕业出来以后,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连民间的草头医都也不像。

我们一起读熊春锦老师2009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演讲。

我感觉到,我们中医的教改为什么这么艰难?瓶颈也在这个地方,就是没有真正把自己本民族的根文化放到第一位;而且,仍然还在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模块和框架,按照他们的指挥棒在转。

然而,整个西方才积累了几百年的教育经验,虽然他们的医学发展时间也并不长,但是在智能医学方面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他们已经完成了一个“七”字的一竖,已经到了拐头的地方,进入了平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要想在各行各业去超越人家,但是我们现在还只跟在西方后面爬了一半路,人家又对我们前面的知识进行封锁,进行高端科技的封锁,不让我们直接接触他们的东西,我们的底子又比较薄,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超过人家是超不过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把祖宗的东西拿出来使用。一旦拿出来以后,才有可能通过祖宗的东西充实我们的身心,才能够赶超西方。否则,我们再花一百年时间,恐怕也难以赶上。这是我观察国内和国外的商业、教育、学习、养生、医疗等等方面得出的一些小小感悟,在这里奉献给大家。

研究了中国的根文化以后,特别是研究两千五百年以前和两千五百年以后这五千年的文化,从医学、文学、文化、养生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细致探索以后,就会发现,我们自己的民族在文化和教育上,的确走了一个错误的路线,也就是过分将自己祖先的东西抛弃了,特别是近一百年来全盘接受西化,就更加深重地把老祖宗的东西丢弃了,所以我们整个民族创造力急剧下滑了。这个文化和教育的接续,比较重要。

在医学问题上,我们大家都在进行中医学院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中医没有?我们走出去像不像一个中医?我常常说,我在湖北省中医学院的时候,跟湖北省中医学院和湖北省卫生厅,联合办了一个湖北省中华康复养生学院,我在里面担任常务副院长,也教了很多各地的学生,包括中医院的学生以及韩国过去的留学生。当时从所了解的整个国内中医学界学生情况来看,按照我们的看法,就是学生从中医学院毕业出来以后,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连民间的草头医都也不像。

为什么这么说呢?教育培养模式与传统根文化背道而驰了,培养方式不对头了,它是按照西方的教育模式来的。比如说,我是搞西医的,但是我的底子是中医,我的中医是怎么学的呢?是在十二岁之前就学会了,学习的就是《黄帝内经》、老子的五千言和一些失传的方头。在那个时候,闲着没事就当着歌曲来唱。当然,现在的年轻人、小孩子唱着乐的东西太多了,很丰富。那个时候在农村没什么乐,我就是拿这些东西乐,打下了基础。

后来中医的教学,则完全是一种智能性的开发,将后天的大脑智能作为第一项首选教育育人的方式,进行充实、填塞,全部填鸭进去。这样一来,就跟中医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中国中医有一个奇怪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中医它不是纯粹的智能医学,而是一种慧性医学和智能医学相结合的一种中国特色的医学。

慧性,是怎么回事呢?人类的慧性,实际上就是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问题是,我们是否能把这个天赋开发出来,像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世界各地的高端科学家、中国古代的科学,他们都是把自己的天赋充分发挥出来,在西方就称为灵感与直觉,爱迪生曾经就说过一句名言:发明创造力,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而且,1%的灵感要比99%的汗水更重要,才能够发明创造。他就具备这个1%的灵感,所以在他一生当中,发明创造两千项,有一千多项都赢得了专利权,是一个发明专家。

爱迪生这个说法,实际上跟中国祖先们的思想是相同的。但是可惜,在解放以后,我们大学教材中在援引他这一句话的时候,却把“1%的灵感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这句话删掉了,鼓励读书人只去付出那99%的汗水,而没有去注重那1%的灵感;然而,1%的灵感恰恰又是创造力诞生的源泉。

(未完待续)

Be First to Commen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