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为了孩子的意志力,节制自己的欲望:如何克服焦虑(八)


初译:梧桐、蒋向丽 重译/审校 :梧桐、吕丹  节选自鲁道夫-斯坦纳《日常生活中的人智学》  转自公号 海容教育 编辑:Xiong Xinjie 网络图片/丰子恺 日月楼中日月长

如果一个人系统地克制这种意愿——它的满足只会带来舒适、快乐和愉悦,再无其他,那么每一次对一种意愿的克制都意味着意志力量的增强。

那么,老人和家长面对孩子的类似愿望,应该这样来处理吗?(编者案)

克制孩子的愿望让孩子反感

现在在这个领域有效工作确实十分困难,因为人们不得不考虑,如果一个人,比如说一位老师,处在一个能够满足一个孩子或年轻人的某种升起的愿望的位置,又拒绝了其愿望,那么可能不仅会引起简单的不作为,还会引起反感。而从教学上的意义来说这可能是有害的,所以人们可能会说:是的,看起来是否应该把不满足学生的愿望引入教育原则是值得怀疑的。他面临着真正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一位父亲想要通过尽可能经常说这样的话来教育他的儿子:“不,卡尔,你不能要那个!”那么比起他旨在通过不满足愿望而获得益处,他肯定会更加引起这个男孩儿对他的厌恶。问题出现了:应该怎么做呢?(可以简单地根本不采纳这种方法。)

通过自己拒绝愿望引起孩子模仿

但是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引入它:这个人拒绝了愿望,不是对这个少年,而是对他自己,但却是以这样的方式:让这个少年意识到这个人已经放弃了这个或那个东西。由于在生命的第一个七年里,甚至于后来作为一种后续影响,一种强烈的模仿内驱力产生了,我们会看到,如果我们在那些我们须教育的人们面前放弃了这个或那个,那么他们就模仿这一点,他们把它看成值得为之奋斗的事;通过这样我们在做着非常有意义的事。

所以,我们看到我们的思想只需要按照灵性科学所能给予我们的正确方式被引导和指引,那么灵性科学就不会只是理论,它会变成生活的智慧,这是能真正在生活中支持我们并带我们前行的事物。

(未完待续)

Be First to Commen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